顾随夸曹丕|鲁迅吕思勉章太炎胡适夸曹操(含隐藏巨巨应该猜得出的)

曹丕粉必看的顾随说魏文帝,图书馆借到《中国古典文心》的时候很激动,然而其实觉得顾随太抒情了。叶嘉莹对顾随的追随,像现在陈丹青对木心的推崇吧。 

源地址:https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53054f5c0102voh8.html

魏文帝曹丕——中国文学批评与散文之开山大师。 

人人未必天生有文人天才,然人人几乎可以修养为文人。魏文帝天才不太高,而修养超过魏武、陈王。  

曹氏父子,在诗,子桓、子建皆不及武帝,在文,武帝、子建不及子桓。 

文帝感觉敏锐,感情热烈而理智又非常发达。人欲成一伟大思想家、文学家,此三条件必须具备。 

《左传》《史记》虽是散文,而终究是史。杨恽《报孙会宗书》、李陵《答苏武书》、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等,文章好,而其意不在“文”。真正第一个为文学而文学的开山宗师是魏文帝。天才虽浅,修养功深。 

人与文须有情操。情,情感;操,纪律中有活动,活动中有纪律,即所谓操。意志要能训练感情,可是不能无感情。如沈尹默先生论书诗句所言:“使笔如调生马驹”。 

中国散文家中,古今无一人感觉如文帝之敏锐而情感又如此其强烈者。魏文帝用极冷静的理智驾驭(支配、管理)极热烈的情感,故有情操,有节奏。此需要天才,也需要修养。 

文帝感情极热烈而又有情操。李陵做人作文皆少情操;曹子建满腹怨望之气。文帝能以冷静头脑驾驭热烈感情。而六朝多只有冷静头脑没有热烈感情,所写的只是很漂亮的一些话,我们并不能受其感动。 

魏文帝虽贵为天子,而真抱有寂寞心,真敏感,如清之纳兰性德。 

《答苏武书》《报孙会宗书》《为幽州牧与彭宠书》诸篇,文章好,而其中皆有说理。魏文帝之《与吴质书》(五月十八日)只是抒情,虽散文而有诗之美,可称散文诗。 

中国文字整齐凝炼乃是其特长,如四六骈体,真美,为外国文字所无。可是整齐凝炼结果易走向死板,只余形式而无精神。文帝之《与吴质书》虽整齐凝炼而又有弹性,有生气,有生命。(鲁迅先生文章即整齐凝炼中有弹性、有生气。明清八股无弹性,无生气。《答苏武书》《报孙宗 会书》有弹性、少凝炼) 

且看文帝之《与吴质书》 

魏文帝散文真是抒情诗,有天才,也有苦心。虽写散文而用诗之严谨笔法。其用字切合,且叙述有层次。《与吴质书》有层次,一步紧似一步,一步深似一步,绝非堆砌。用字亦可为吾人学文之模范教师。此篇叙游部分先屋内后屋外,先昼后夜,由静而动,真有层次,可见其理智。其用字之好,真如山荫道上,应接不暇,美不胜收。至写到夜间真写得好,真是文学。 

“舆轮徐动,参从无声。清风夜起,悲笳微吟。乐往哀来,怆然伤怀” 

必需感觉敏锐感情热烈之人始能写出。真是诗一般的散文,是抒情诗。文章写到此,越来越深,越来越远,越来越高,高已好,深、远尤难。至 

“今果分别,各在一方。每一念至,何时可会。” 

感情真烧起来。文帝真能操纵自己的感情,压便下去,提便起来,后之诗人有此功夫否?有此修养否? 

抒情诗的散文是很好的文人的自白,可以看出其生活及内心。 

魏文帝《与吴质书》“清风夜起,悲笳微吟。乐往哀来,怆然伤怀”四句比李陵《答苏武书》“牧马悲鸣,吟啸成群,边生四起。长坐听之,不觉泪下”,先别其异同,然后可论优劣。李陵是扛枪的,是愤慨;文帝是沉静的,是敏感的。愤慨、敏感,汉魏两朝之文章分野即在此。 

魏文帝《与吴质书》(二月三日) 

文帝有冷静头脑,敏锐感觉,热烈情感,文人条件具备。信之开端“岁月易得,别来行复三年,三年不见,《东山》犹叹其远,况乃过之,思何可支?”——寒暄语亦韵长。 

文人早熟——先衰,敏感——多悲,文帝亦然。 

文帝善用对比,conrast,长短、黑白、乐悲。信中“昔日游处”以下,先写乐,后写悲,才更悲。 

信中“言中之物”——“徐、陈、应、刘一时俱逝”“倾撰其遗文,都为一集”。“物外之言”——“一时俱逝”之后至“倾撰其遗文”之前一节是。“都为一集”之后,按言中之物,当接“观古今文人”,中加之数句,亦物外之言。 

此真是文所以为“文”,而非说理文字。

再看夸他爹的:

0.章太炎首次全方位肯定曹操,《魏武帝颂》,收入《章氏丛书·太炎文录二》

1.引用曹诗的推崇者MAO

“1918年8月,毛润之路过河南,与罗章龙、陈绍休两位同学少年,特意到许昌瞻仰魏都旧墟,与罗章龙作《过魏都》联诗一首凭吊曹操:“横槊赋诗意飞扬,自明本志好文章。萧条异代西田墓,铜雀荒伧落夕阳。”

2胡适采取两面皆非手法

《三国演义》在世界历史小说上为有数的名著。其书谬处在于过推蜀汉君臣,而过抑曹孟德。盖操固然是坏人,刘备何尝是好人,论学、论才、论识,刘备远不及操。论居心不良,刘曹正是半斤八两。害得一班愚夫愚妇,无端为刘备流了多少眼泪,大骂曹贼千刀万刮。

3.吕思勉肯定曹操功绩,《替魏武帝辨诬》,收入《三国史话》

4.顾随肯定建安风骨,《东临碣石有遗篇——略谈曹操乐府诗的悲、哀、壮、热》,收入《顾随诗词讲纪》

5.鲁迅1927年演讲,《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》

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,至少是一个英雄。我虽不是曹操一党,但无论如何,总是非常佩服他。曹操统治天下,第一个特色是尚刑名,立法很严,因为大乱之后大家都想作皇帝,都想叛乱,故曹操不能不如此。操曾言,“倘无我,不知有多少人称王称帝。”这句话他倒并没有说谎。

6.郑振铎1922年提到朱熹开始黑曹,收入《漫步书林》

以上巨巨做曹吹的时间相去不远,皆早于1957-1959年郭沫若、翦伯赞等集体掉头转向诶嘿嘿。郭沫若的《蔡文姬》风味恶意贴合当时,不像三国。

7.郭沫若《为曹操翻案》和《谈蔡文姬的〈胡笳十八拍〉》 

他是一千七八百年前的人,据史书所载,他能够不信天命,不信鬼神,毁灭邪祠,破除迷信,禁止厚葬,禁止复私仇,讳不避权贵,举能扬侧陋,敢于公开下令要选用,被人称为“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”的人。曹操对于民族的贡献是应该作高度评价的,他应该被称为一位民族英雄。然而自宋以来所谓‘正统’观念确定了之后,这位杰出的历史人物却蒙受了不白之冤。自《三国志演义》风行以后,更差不多连三岁的小孩子都把曹操当成坏人,当成一个粉脸的奸臣,实在是历史上的一大歪曲。

最后压轴是谁一目了然吧:

“曹操结束汉末豪族混战的局面,恢复了黄河两岸的广大平原,为后来西晋的统一铺平了道路。曹操统一北方,创立魏国,那时黄河流域是全国的中心地区。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,抑制豪强,发展生产,实行屯田制,还督促开荒,推行法制,提倡节俭,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、恢复、发展。这些难道不该肯定?难道不是了不起?说曹操是白脸奸臣,书上这么写,剧里这么演,老百姓这么说,那是封建正统观念制造的冤案,还有那些反动士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,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。这个案要翻。“

 
评论
热度(53)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 
回到顶部